组成:龙胆草 10g、黄芩 10g、栀子 10g、泽泻 15g、木通 6g、车前子 15g(包煎)、当归 6g、生地 15g、柴胡 10g、生甘草 6g。
功效:清利肝胆湿热,针对急性发作期尿频、尿急、尿痛、会阴胀痛、口苦咽干等湿热下注症状。
加减:若热毒盛,加蒲公英 30g、败酱草 30g、紫花地丁 15g;血尿者加白茅根 30g、小蓟 15g。
2. 八正散化裁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组成:瞿麦 15g、萹蓄 15g、滑石 20g(包煎)、栀子 10g、木通 6g、车前子 15g(包煎)、大黄 6g(后下)、甘草梢 10g。
功效:清热泻火、利水通淋,适用于湿热蕴结膀胱,见小便短赤、灼热刺痛、小腹胀满者。
二、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—— 清热利湿、活血化瘀1. 前列腺汤(当代验方)组成:丹参 15g、赤芍 15g、泽兰 15g、桃仁 10g、红花 10g、乳香 6g、没药 6g、王不留行 15g、败酱草 30g、蒲公英 30g、黄柏 10g、白芷 10g。
功效:活血化瘀、清热解毒,针对病程较长、会阴刺痛、舌质紫暗、前列腺触痛明显者。
2. 萆薢分清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组成:萆薢 15g、石菖蒲 10g、黄柏 10g、茯苓 15g、丹参 15g、桃仁 10g、红花 10g、当归 12g、川芎 10g、生地 15g。
功效:清热化湿、活血通淋,适用于湿热瘀阻型,见小便浑浊、尿道刺痛、会阴胀痛、舌有瘀点者。
三、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—— 辨证分型论治(一)肾虚瘀滞型(常见证型)1. 济生肾气丸合失笑散加减
组成:熟地 15g、山茱萸 10g、山药 15g、丹皮 10g、茯苓 15g、泽泻 10g、附子 6g(先煎)、桂枝 6g、蒲黄 10g(包煎)、五灵脂 10g(包煎)。
功效:温肾化气、活血止痛,适用于腰膝酸软、畏寒肢冷、会阴隐痛、尿频尿急但灼热感不明显者。
2. 左归丸合活络效灵丹加减
组成:熟地 20g、山茱萸 15g、山药 15g、枸杞 15g、菟丝子 15g、鹿角胶 10g(烊化)、龟板胶 10g(烊化)、丹参 15g、当归 12g、乳香 6g、没药 6g。
功效:滋阴补肾、活络止痛,适用于肾阴不足、阴虚火旺型,见五心烦热、失眠多梦、会阴不适者。
(二)脾虚湿盛型参苓白术散加减
组成:党参 15g、白术 15g、茯苓 15g、山药 20g、莲子肉 15g、薏苡仁 30g、砂仁 6g(后下)、桔梗 10g、炙甘草 6g、黄柏 10g、败酱草 15g。
功效:健脾益气、利湿化浊,适用于面色萎黄、肢体困重、大便溏薄、小便浑浊、前列腺液白细胞增多者。
(三)肝郁气滞型逍遥散合四逆散加减
组成:柴胡 10g、当归 12g、白芍 15g、茯苓 15g、白术 15g、薄荷 6g(后下)、炙甘草 6g、枳壳 10g、香附 10g、川楝子 10g。
功效:疏肝理气、通络止痛,适用于会阴胀痛与情绪波动相关、胸闷善太息、苔薄白、脉弦者。
四、外治法辅助(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)中药坐浴方
组成:黄柏 30g、苦参 30g、败酱草 30g、蒲公英 30g、马齿苋 30g、乳香 15g、没药 15g、当归 20g。
用法:煎水趁热坐浴,每日 1 次,每次 15-20 分钟(急性发作期若局部红肿热痛明显,需咨询医师是否适合坐浴)。
栓剂纳肛
常用药物:前列安栓(含黄柏、虎杖、栀子等),纳入肛门内,每日 1 粒,通过直肠吸收直达病灶。
五、注意事项辨证关键:前列腺炎中医分型复杂,湿热、血瘀、肾虚、肝郁常相互兼杂,需根据舌象、脉象及症状精准辨证,避免 “千人一方”。
疗程与禁忌:慢性前列腺炎疗程较长(通常需 2-3 个月),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、饮酒、久坐,避免过度性生活。
中西医结合: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需结合抗生素治疗,不可单纯依赖中药;慢性期可中药为主,改善症状同时调节体质。
建议患者及时就医,经专业中医师面诊后开具个体化方剂,切勿自行照搬验方,以免药不对证延误病情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